重慶市巴南區巴南文化園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一
項目概況重慶市巴南區巴南文化公園項目屬城市公園建設工程項目,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配套工程,是巴南區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之一。根據“重慶市主城區李家沱-魚洞組團M標準分區(龍洲灣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占地屬公共綠地。 擬建項目主要包括的區域內土地整治工程;公園管理用房及配套設施用房、廣場及道路、健身場地、景觀雕塑、園林建筑、觀景亭等硬質景觀建設工程;植物配置等綠化工程;路燈、供配電、給排水等安裝工程。 項目用地面積為240187m2,其中車行道路占地8874m2,建筑占地3410m2,游憩設施占地380m2,人行道占地7006m2,廣場占地21805m2,停車場占地6032m2,綠地面積192590m2,公園游人容量達4000人。項目總投資9140.56萬元,施工時間2010年底~2012年初。 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二
產業政策及規劃符合性
根據國務院國發[2005]40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擬建重慶市巴南區巴南文化公園項目屬于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為鼓勵類建設項目。 本項目符合《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也符合《重慶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03-2020),《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重慶市巴南區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和《重慶市巴南區巴南區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根據項目選址意見書,擬建項目符合城鄉規劃的相關要求。 三
選址及施工方案合理性
根據規劃,本項目的選址已確定,位置與規劃一致。從環保角度考慮,擬建項目的所有項目所在區域內不涉及大型水體,不涉及生態敏感區,不設置取、棄渣場。區域范圍內對城鎮規劃無影響,涉及聲環境和環境空氣敏感點較少,共3個。擬建項目選址從生態環境、社會環境、聲環境和環境空氣角度等方面分析均合理。 擬建項目租用民房作為施工營地,不設置取土場合和棄渣場,廢棄的土石方為預留的綠化覆土用于擬建項目,項目內部土石方基本能達到挖填方平衡。 四
生態環境
(1)
擬建項目未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及森林公園等生態敏感區域。擬建項目區域內植被主要為原生態的小喬木混交林(刺桐、苦楝、竹林、芭蕉林等)及野生灌木叢、地被(野菊花、蕨類等),林草覆蓋率較大。目前僅發現有少數常見動物活動,也非鳥類聚集區域。總的來說,項目區域目前正處于開發階段,生態環境逐漸向城市生態環境過渡。 (2)
施工對所占地植被的破壞會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但原有生態環境就屬于簡單未完善的城市生態環境,生態功能較小,施工過程中利用原有地形,盡量保留原有植被狀態,因此,施工引起的生態環境影響不大。 (3)
項目建成后,綠化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將逐步實施,施工期破壞的植被得到恢復,城市生態環境得到完善,公園運營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小。 五
水環境
(1)
根據重慶市巴南區環境監測站對長江車渡斷面和花溪河的常規監測,長江車渡斷面的所有監測指標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標準,花溪河除總磷外其余指標均超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標準。長江車渡段水體水質總體情況良好,而花溪河水質較差,污染較為嚴重,已經沒有水環境容量。 (2)
施工期,施工廢水經處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建筑施工”標準后上清液全部回用;施工人員租用周邊民房,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小區污水生化處理裝置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一級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故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 (3)
運營期,生活污水和隔油后的餐飲廢水經生化池處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城市綠化”標準后全部用于公園綠化。濕地景觀中水體處于靜止狀態,除定期補水外無水體排放。擬建項目產生的污廢水經處理全部回用,不外排,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 六
環境空氣
(1)
根據重慶市巴南區環境監測站對巴南區常規監測點巴南中學2010年9月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SO2、NO2、PM10監測結果均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96)二級標準要求。 (2)
施工期的環境空氣污染主要是TSP。環保措施包括:施工現場定期灑水,運輸筑路材料的車輛覆蓋,料場遠離居民點并掩蓋等措施。 (3)
運營期廢氣主要污染源為車庫汽車尾氣、商業用房廚房油煙、少量燃氣廢氣、發電機的燃燒廢氣及生化池臭氣。 (4)
通過采取廚房油煙經除油煙裝置處理后入集中煙道至屋頂排放;車庫柴油燃燒廢氣與汽車尾氣一起引至房頂高空排放;商業用房中的餐飲業燃料使用天然氣;生化池臭氣引至就近的住宅屋頂排放等措施,運營期產生的廢氣對空氣環境的影響較小。 七
聲環境
(1)
根據重慶市巴南區環境監測站2010年10月13~14日對環境敏感點的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除廻龍小區和垃圾轉運站晝間夜間超標外,其他敏感點均滿足標準要求,可判斷項目所在區域的噪聲環境現狀一般。 (2)
施工期,在施工機械進行施工時,施工噪聲對垃圾轉運站的最大影響值均超過了70 dB(A),施工噪聲將對其產生影響。應合理安排施工機具的工作時間,減少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
運營期噪聲以水泵、空調風機和發電機等設備噪聲為主,在設計時設備選型已考慮了選用低噪聲設備,在安裝時進行減振、防振處理,同時將水泵和發電機安置在地下車庫專用設備房中,空調風機產生的噪聲影響較小,社會噪聲可通過墻體進行隔聲。因此,擬建項目運營產生的噪聲對外界的環境影響有限。 八
固體廢棄物
本項目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85kg/d,生活垃圾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收集運送至重慶市第二發電垃圾處理場處置。 運營期,公園游人及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410kg/d,生活垃圾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收集運送至重慶市第二發電垃圾處理場處置。 九
電磁輻射環境
(1)
根據重慶市輻射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11日對擬建巴南文化公園項目電磁輻射環境進行現狀監測結果,擬建巴南文化公園項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及無線電干擾均滿足電磁環境標準的要求,擬建項目所在區域電磁輻射環境質量較好。 (2)
根據類比監測及理論計算可知,按照項目“工可”對公園內主要建筑物的設計要求,各建筑物均能滿足與架空送電線之間的距離要求,線路臨近的建筑物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將低于評價標準值,符合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要求。 十
土壤環境
(1)
根據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于2010年10月14日對擬建巴南文化公園項目土壤環境進行現狀監測結果,擬建項目土壤現狀環境質量能夠滿足《展覽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標準(暫行)》(HJ350-2007)A類標準的要求,代表土壤未受污染的環境水平,現狀土壤環境質量較好。 (2)
公園綠地建成后,化肥和農藥的消耗量大大減少,減少了化肥農藥對土壤的直接污染,擬建項目的建設對土壤是有利的。 十一
社會環境
(1)
本項目符合“重慶市主城區李家沱-魚洞組團M標準分區(龍洲灣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占地屬公共綠地。項目的建成不但有利于完善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新區的文化、居住環境,加快當地的服務業、零售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的發展,也能對地區城市化進程及社會綜合事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
本項目的建設對區域交通、水利、電力、電訊等基礎設施的影響不大。 十二
景觀環境
(1)
施工期對景觀的影響主要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將對區域內現有景觀產生輕度不良的影響,因此需采取減緩措施與景觀設計以降低對沿線景觀的影響。 (2)
項目建成后,建筑物體量小,建筑物間間距較大,均為獨立結構,留足了視覺景觀通道。綠化采用多層次、多方位、立體綠化系統,將形成豐富的人工景觀,提升了原有區域的自然景觀。 十三
水土流失
項目區屬于西南土石山區,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其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899t/(km2•a),水力侵蝕強度級別為Ⅱ輕度侵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通告》(渝府發[1999]8號),項目所在的巴南區屬于水土保持重點監督區。 (1)
根據工程單元及施工、水土流失特點分為景觀及道路區域防治區和綠化區域防治區。 (2)
根據水土流失預測結果及分區防治原則,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工程措施。 十四
公眾參與
評價組在項目直接影響范圍內,以網絡公示、問卷調查和現場走訪三種形式,對公眾意見進行了調查和咨詢工作。絕大多數被調查對象擁護本建設項目,并要求盡快建設,認為項目建設有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數被調查者人為本項目建設對自己影響較大的環境因素主要是噪聲和植被破壞,希望建設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來減輕影響。 十五
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1)
根據本環評報告提出的環保措施及估算為276.43萬元,約占工程總投資的3.02%。工程一次性環保投資(含水保在內)為1131.98萬元,約占工程總投資的12.38%,年度環保投資161.7萬元。 (2)
項目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結果表明:擬建項目所產生的環境經濟的正效益占主導地位,從環境經濟角度看項目是可行的。 十六
總結論
綜上所述,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公園為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選址符合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要求。工程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區域的配套設施、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本報告針對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路全面分析和評價,提出了針對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議。雖然擬建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將會對沿線生態環境、聲環境、環境空氣、社會環境、水環境和景觀生態等方面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只要認真落實本報告提出的減緩和保護措施,項目建設對沿線的環境影響不大。 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工程選址合理,在擬選地址上建設可行。 建設單位概況 單位名稱:重慶市巴南區市政園林管理局 通訊地址: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黃溪口69號 聯系電話:023-86996877
郵政編碼:401320 聯系人:劉工
E-mail:456den@163.com 評價單位概況 單位名稱:重慶大學 通訊地址: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 聯系電話:023-65120768
郵政編碼:400020 聯系人:高旭
E-mail:hughgao@163.com 公示時間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O一O年十一月三十日 |